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深圳科技产业结构谋求“升级”

更新时间: 2006-02-14 10:47:38来源: 粤嵌教育浏览量:1898

  伴随着深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整体经济规模的迅速提升,全市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储备越来越少,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缺乏问题也逐步显现。如何破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之间日趋尖锐的矛盾?市发展和改革局近日组织完成的一份专题调研报告提出,必须通过高新技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降低创造的单位价值所耗用的经济资源,来拓展产业发展的相对空间,以集约化发展模式来提升整个产业的经营获利能力,这将成为我市破除经济增长资源瓶颈的必由之路。

  报告提出了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思路:在深入研究我市所处社会阶段、产业结构转移和人才流动三大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优化的有益经验,大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为主线,以人才吸引和集聚战略为保障,遵照存量调整、增量控制发展的渐进式原则,推动我市经济由资本推动型转变为创新推动型,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向集约化、效益型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把我市建设为知识文化型、环保生态型的国际化城市和自主创新型城市,为全国大型科技城市走效益型发展模式提供有益借鉴。

  市发展和改革局高新技术产业处负责人表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将立足于当前产业基础,准确定位产业链升级环节和行业进入方向,调动整合各方资源,大力建设与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大企业、政府、社会的研发投资力度,制定切实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战略,争取2010年达到以下目标:

———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带和产业园的研发协同效益和生产、物流的配套水平,实现产业规模及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翻番,至201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以上,市、区两级财政5年投入创新活动的经费不少于100亿元,全市年度万人专利申请量达到40件,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5%,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65%;

———初步构建起我市高新技术先进制造的产业基础,以先进制造带动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形成我市先进终端产品制造业和关键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业共同快速发展的格局,培育几个关键零部件及关键设备的研发制造行业;

———在1-2个与我市高新技术联系紧密的核心技术领域(如集成电路设计、第三代移动通信、基础软件平台)取得突破,形成对国际科技巨头的强大竞争能力,推动我市生产能力曲线向外扩张;

———形成较完善的、以在深国内外大专院校和研究院群为载体的创新技术平台,构建完善的产业链和创新链,培养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创新型企业,聚集一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创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为创建具有深圳特色的自主创新型城市打造条件;

———高效落实科学发展观,迈入资源节约及环境友好型产业增长的轨道,初步实现“三个增加、四个下降”的和谐发展目标。“三个增加”包括经济增长中科技贡献率显著增加、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贡献显著增加及经济增长中绿色GDP和循环经济的贡献显著增加等三个方面;“四个下降”包括在现有空间条件下实现单位产出占用土地、单位产出耗水显著下降、能源消耗增长率相对经济增长率的显著下降、在从业人口总量略有下降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总量翻番、产业经济增长对各种生态指标的压力下降等四项内容。

  根据规划,到2020年深圳将建立起国内强大的先进制造能力和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形成“研发投入—获取高附加值—更高额研发投入—获取更高附加值”的良性循环机制。整个产业的技术水平明显进步,自主源技术研发能力显著增强,依靠技术创新获取的产值比重实现跨越式增长,使我市成为国家和国际科技项目落户的磁力场,成为国际的自主创新型城市。在高端产业、先进制造业大量进入我市的前提下,中低层次产业逐步实现梯度转移。在各大技术和行业领域培育起可与跨国公司抗衡的龙头企业,树立起高新技术企业的国际形象和品牌效应。做精做强研发技术服务业务,完善金融、物流、咨询等第三产业服务体系,建立起与高端研发相匹配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人才环境和人居环境,丰富我市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内容、意义和标志,使“效益深圳”模式及其活力辐射珠三角、影响全国。

  瞄准两大战略方向

  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向集约化、效益型增长方式转变,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瞄准两大战略方向:一是向产业链的高增值环节(领域)延伸;二是向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过渡。市发展和改革局高新技术产业处负责人表示,这是借鉴发达国家发展模式并结合深圳实际情况作出的选择,总体思路是以技术“引进-消化-发展”为路径,通过贸易带动技术进步。

  向高增值环节延伸

  上游引进发展,旨在提高科技创新研发和产品设计能力。高端、核心技术研发的进步将使得我市高新技术企业不必依附于发达国家的专利、标准及技术产权,通过自主创新技术的产业化或者转让获取高额附加利润;

  中游精选提高,将通过行业改造或置换的手段,逐步退出一些无技术含量、附加值低、占用消耗资源较多的行业,依托已有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以市场需求和客户诉求为导向,加大力量从事具备一定差异化技术且增值能力较强的产品制造;

  下游延伸集聚,积极发展实需对应型物流配送业务。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放弃了批发商或经销商的物流渠道,开始构筑自身的物流系统,向位于流通环节的零售店铺即时配送产品,获取高附加值。对此,我市高新技术产业需要顺应这种趋势,适时向下游物流配送环节延伸;

  产业适度重型化,即进入关键零部件和设备研发制造业。基于核心技术的关键零部件、关键制造设备及软件支持领域是我市高新技术产业需要加以突破的高增值行业领域。进入该领域需要实时依托产业整体研发能力和已有加工制造优势,以长远的视角,先期完善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制造设备、软件的先进制造配套能力,并以此来带动高端研发技术攻关,建立产业长远的技术核心竞争力。

  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向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过渡,就是要改变全市目前信息封闭、各自为战的科技研发及服务现状,逐步形成开放性强、区域(深港)技术交流合作繁荣、科技研发集聚和协同效应显著、人才引进顺畅的区域创新体系,实现我市产业技术由从“拿来主义”到“自创主义”的飞跃,形成强大的产业自身造血功能,促进产业向知识经济形态转型。在科技研发层次上,集中力量解决一批关乎产业发展命运的核心原创技术和前瞻性技术,同时,整合资源开发贴近市场需要的差异化非核心技术,掌握市场主动权。在科技研发服务层次上,加强深港合作,推动公共研发服务水平的提升。为此,需要持续加大我市研发资金投入,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共同承担的合理科研经费来源渠道。

  锁定十大优势行业

  1.通信产业

  通讯产业作为我市发展快、自主创新程度的产业之一,是信息经济的基础产业。3G技术、NGN技术、IPv6技术将成为运营商和制造商新的利润增长点,短期内带动网络投资将超过数千亿元,而整个产业链的市场空间将达到数万亿元以上,对全社会GDP的贡献将会超过2个百分点。为此,我市需要利用已有的现代通讯技术研发优势,充分依托IC设计优势,加快3G、NGN、IPv6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鼓励大型系统厂商和手机厂商开展相关终端设备的研发制造,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通讯技术优势,建立在新一代通信领域的国际领导地位。

  2.半导体(IC)产业

  大规模及超大规模IC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所在,抓住了核心技术的研发,就占领了技术的制高点,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我市发展大规模和超大规模IC设计与制造业拥有良好的基础。集成电路设计业连续全国三连冠,在手机、通讯、消费类、HDTV等方面开发设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初步建立起国内IC设计领域的优势。从长远来看,我市大规模和超大规模IC设计与制造业通过自主培育和重点引进相结合,利用已有基础,尽早抓住IC产业的增值源头——IC设计,走以IC设计为龙头、配套一定规模IC先进制造、高层次测试和封装业的发展之路。

  3.新型平板显示产业

  平板显示是当前及未来IT产业发展的主流领域之一,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利润空间,可影响整个高新技术产业未来增长。深圳拥有广阔的下游应用产品市场和平板显示产业发展的基础,应充分利用已有优势,在引进了深超光电科技TFT-LCD项目、华映TPC光电显示项目的同时,坚持引进与消化并重,着力培育自主创新与自主研发能力,把握未来新型平板显示技术的发展方向,着重开展对OLED与LCOS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不断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比重,改变平板显示产品基本依赖进口的局面,以此带动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偏光片、IC、背光源等上游产业以及制造设备业的全面发展,促进电视机、手机、监视器、车载显示、LED大屏幕显示器等下游产业跃上新的发展台阶。

  4.数字视听产业

  数字视听产业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软件技术高度融合的产业,数字视听产业的发展对计算机、通讯、软件、集成电路、显示器件等产业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市在设备制造、技术服务、资金储备等方面已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应借2005年将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的机会,打造具有独特优势的数字电视专用集成电路及关键部件、数字电视应用软件、数字电视机顶盒、数字电视接收机、数字电视前端系统设备等五大数字电视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数字内容产业,并辐射和带动我市整个数字视听产业发展。

  5.软件产业

  软件是信息产业的核心要素之一,位于高新技术产业链的支持环节。对此,我市需要以国家软件出口基地、软件产业基地的建设为依托,充分发挥软件人才和市场优势,强化华为、中兴通讯、金蝶、金证、腾讯、迈瑞、IBM、微软、甲骨文等大型企业的龙头作用和软件园的集聚和技术溢出效应,构建三个层次的软件产业发展格局:(1)大力加强基础平台软件和核心源代码开发,掌握核心知识产权,占领产业发展和安全维护的高地;(2)结合其他行业核心部件和硬件技术的开发,配套开发关键的支持性软件,并建立专利保护体系;(3)利用世界软件业业务外包的机遇,提升软件的开发生产能力,使我市成为国内嵌入式软件、应用软件研发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6.汽车电子研发与制造业

  目前,汽车电子是可以充分发挥我市电子信息产业优势的大型产业,目前,在我市IT领域已有部分企业转向开发汽车电子,已经初步形成包括车载音响、车载液晶视频、DVD、导航系统等产品体系,开始具备汽车电子产品零部件、环保汽车的研发与生产优势。对此,我市应充分发挥IT产业领域的研发和制造优势,鼓励有基础的IT企业进军汽车电子产业,努力扩大汽车电子产业规模;重点发展车载信息系统、车身电子系统、底盘电子控制系统、传感器及执行器件、车载网络系统、发动机控制系统、汽车测试设备和电动汽车及关键部件等八大领域,加强在这些领域的引进和对外合作。

  7.新材料产业

  当前,新材料产业包括正在发展或新出现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及的优异性能材料,具有功能化、复合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特征。对此,我市要抓住跨国公司在新材料领域扩大对华投资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引进电子信息材料、生物医学材料、化工新型材料、纳米材料等领域的研发项目,大力发展新型储能材料,积极实施相关项目产业化,培育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未来新的高速增长点,发展精细石油化工可以提高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关键原材料和关键配套产品的本地采购能力,解决我市众多的高新技术产业生产企业所急需的新材料供应。

  8.新能源产业

  当前,我国决定在2005年到2007年间,实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化专项,重点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供热和地源热泵供热、制冷、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和氢能五大领域,这给初现雏形的珠三角新能源产业群带来高速发展的机遇,对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可再生能源产业方面将起积极作用。为此,我市可利用在充电电池领域的研发和制造优势,在政府适当投入的引导下,促进我市充电电池产业的发展,加快氢能燃料电池的研发,并形成自主技术,推动产业化生产,由此带动新型储能材料产业链的发展。

  同时,积极推进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继续推动混合动力汽车在公共交通系统中的示范运行,支持混合动力汽车关键技术的研发,加快其产业化进程。

  9.生物医药产业

  天然药物、生物制药是未来制药业发展的方向,尤其是生物制药,对攻克疑难杂症的新药的发现起决定性影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据预测,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每年将保持12%甚至更高的速度高速增长,且呈现制药外包业务不断增长,外包市场体系不断扩大的趋势。对此,我市需要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为依托,重点发展新型疫苗与生物制药、医疗器械、海洋生物、现代中药、化学药五大领域,通过专业园区、产业化平台、政策服务平台的建设,完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环境,大力鼓励和促进生物制药产业的新技术研发;同时,接纳国际生产外包业务,扶持产业链中下游制造企业,使深圳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产业化环境、国际化程度高、创新能力强、产业特色鲜明的生物医药产业增长极。

  10.装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再生产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工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带动能力强的特征。当前,世界装备制造业正向集群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推崇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开发与推广应用,并向制造智能化方向延伸。对此,我市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产业集聚度和技术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数字化装备制造业、资源节约型及环境友好型装备制造业,完善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配套体系,同时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加速推进从“装备加工”到“装备制造”的转型。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改变加工、装备能力强产品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弱的现状,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形成在深圳生根发展的动力。

免费预约试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