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陆首群:开源软件为中国软件突围提供契机

更新时间: 2005-12-16 10:02:11来源: 粤嵌教育浏览量:2417

  为适应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和政治快速响应、高效发展的需要,作为实施开放计算、开放标准的开放源代码软件应用技术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提供巨大价值,并逐步取得成功。

  如果要加快中国Linux和开源软件的发展,我们认为,在开发机制方面,要形成社区开发和企业开发互为补充的两种机制。前者主要是搞创新,后者主要做稳定,即做好工程化、产品化工作。国内至今尚未形成社区开发的机制,更多是关起门来做,缺乏开放性,无法充分利用成千上万有能力、有智慧进行开发创新的人才资源及其丰硕成果。

  中国现有Linux企业主要有红旗、共创、中标软、北京拓林思等5~6家,他们都具有在艰苦创业环境中拼搏的精神,与国内主要用户也有密切联系、互动的良好条件。这几年在政府支持下相继开发、完善一批Linux产品,市场占有率也逐年扩大,甚至一度在一些大客户订货招标中击败了外国同行。但总的来说,国内Linux企业规模还不大,力量也较弱,资金不雄厚,只有实行国内联合、国际合作才能把Linux/OSS做大做强。当然联合不能搞立刻相互兼并那样的简单化,要探索大家能够接受并取得共赢的模式。

  对于Linux或OSS来说,孤立开发或推出一个产品(发行版)是不行的,必须形成围绕该产品平台的生态系统,即把大量丰富的应用软件移植到这个产品平台上来。该产品必须能预装到一些必要的硬件体系中去,必须能与众多外围设备匹配衔接。而移植、预装、匹配是需要做大量测试、修改工作的,涉及成百上千个企业协同工作,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为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开发出能在全球进入主流的产品,否则要吸引或取得全球广大企业、社区的支持,共同来营造一个生态系统是不可能的。当然在营建生态系统过程中,还要取得广大企业、特别是拥有丰富资源和影响力的跨国公司,以及有关社区的大力支持。以Linux为例,能成为全球主流产品的数量估计不会多于3~4个,也不能用纯技术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而开发推出全球主流产品,我们中国要争取成就一个。

  有人说,包括Linux在内的开源软件处于高度侵权的风险之中,这是不符事实的。Linux是自由软件,是遵循GPL许可协议的软件。许可协议就是一种授权方式,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络从Linux社区自由获得开放源代码软件资源,并允许自由修改、自由发布相应的版本(产品)。但在向市场发布前,必须将自己修改的部分源代码及时返回社区。Linux是有版权的,虽然它是一种得到许可的软件,但不是自由得可以无限制的公共软件;如果人们违反GPL许可协议,就相当于盗版那样的非法占有。在国内,个别人或企业目前还存在如上的一些负面效应,亟待改正。GPL协议只解决版权问题,解决不了专利问题,特别是隐性专利问题。对包括Linux在内的OSS威胁就是软件专利问题。

  目前开源软件已发展了若干种成功的商业模式,如RedHat(GPL)模式、Mozilla模式、MySQL模式、SugerCRM模式,以及与互联网公司Amazon、e-Bay相似的商业模式等。它们都立足于“全部源代码开放、免费,工程化技术不开放、收费,或由服务、支持环节收费”相结合的模式;立足于在软件开放条件下执行不同的许可证授权方式。开源企业在“薄利多销、扩大市场”战略指导下,依托这些有效的开源商业模式,已经走上盈利的良性循环。可喜的是,一些中国的Linux企业也开始走上了扭亏盈利之路。

  国内外对开源软件持有两种极端的看法。一种看法是:开源软件模式终将取代商业软件模式,甚至把它看作为现代民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种看法是:开源软件对知识产权持怀疑和对抗态度,使知识产权归属处于混乱、复杂状态,甚至是对西方社会的破坏力量。我不同意这两种极端的看法。

  近年来,开源软件正在向市场推出更低成本、更优质量、更大灵活性,以及更富竞争力的软件,推出与传统商业软件在销售时所实行的许可证制度不同的商业模式。整个软件产业,特别是商业软件,不能无视开源软件带来的竞争和挑战;发展开源软件只是作为商业软件的一种补充,为用户提供多一种选择。近连微软都表示,要接受开源软件与商业软件“共存”的事实和前景。微软的一位主管认为,他们应向开源软件学习如何控制并降低软件模块化或集成成本的激增,如何学习社区开发机制的有益经验,如何增加软件的透明度以赢得用户信任度的增加等。

  事实证明,自由/开源软件的发展,搞活了全球的软件产业,对重组软件产业提出挑战,同时也为中国软件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免费预约试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