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正在主导着软件业进行自该产业出现以来的次变革。如今,人们不再关注eBay的拍卖平台软件如何,而是关注eBay的商业模式及其产生的价值;人们不再关注Google的搜索软件可以卖多少钱,而是其搜索结果和准确结果所带来的后续价值。
上世纪90年代,软件业的蓬勃发展让很多人记忆犹新。
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出现几乎是一夜之间把人们带入了“新知识经济”时代。由于过度膨胀式发展,泡沫出现并破灭,但人们发现泡沫之后的“知识经济”却是实实在在的。互联网对个人生活方式(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网上恋爱,网上虚拟家庭,网上游戏…无奇不有)和商业运营模式(虚拟办公室,B2B,网上店铺,电子签章…)所产生的影响是如此巨大,以至于多年后,我们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也绝不为过。
互联网同样没有放过孕育并成就了自己的软件业,正在影响着软件业进行自产业出现以来的次变革。
互联网的兴起让应用软件真正成为一种基于用户的科技(Consumer-Based Technology),次使人们的目光从关注软件本身转向关注软件所承载的新经营方式和商业方式,真正回归到非技术为中心的年代。如今,人们不再关注eBay的拍卖平台软件如何,而是关注eBay的商业模式及其产生的价值;人们不再关注Google的搜索软件可以卖多少钱,而是其搜索结果和准确结果所带来的后续价值。
即使在传统、神圣的企业软件领域,互联网的兴起也一样转移着人们的目光,使人们开始有机会不再关注技术,而是关注业务(软件背后的行业知识和服务)。而软件本身也开始商品化,变得越来越“不值钱”,甚至免费的开源软件渐成排山倒海之势(如果没有互联网,也就不可能有开源软件的真正兴起)。不远的将来,企业用户将很有可能再也看不到传统意义上的软件(装在一个磁盘或光盘中的代码),而是通过互联网如同打开开关就用电;打开水龙头就用水一样地使用企业软件。
互联网让软件实现按需服务(On-Demand/Software As A Service)
上世纪末,互联网泡沫破灭时企业间B2B电子商务的泡沫也随之消逝,大量ASP厂商消失。但值得庆幸的是,以WEB服务为核心的远程集成技术却保留了下来,它能够解决托管应用与现有企业后台应用的集成大问题,让前后台全程自动化交易和运营成为可能。
按需服务(On-Demand, Software As A Service)就是在原来托管和应用服务供应商(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第二代应用托管服务。企业不再自己购买软件许可证,不再自己本地安装软件,也不再自己维护,而是由按需服务提供商在远程提供企业所需的软件服务。通过互联网,企业终端用户直接远程使用如客户关系管理、销售管理、合作伙伴管理等各种各样的企业应用软件;按需服务提供商以每种服务(对应于原来的每个不同软件)按月收取每个用户的“订阅费”(Subscription Fees)。
由于按需服务在ROI(投资回报率)上更有吸引力,自2004年开始,很多按需服务和托管的公司发展势头良好。
SalesForce.com是按需服务提供商的成功典型,它提供CRM软件服务,上季度的营收比2004年同期增长了77%,呈现高速发展态势,与传统企业应用软件CRM提供商SIEBEL业绩大幅缩水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而RackSpace是个初创的小型公司,上个年度却已经实现1.4亿的营收。
2004年,软件按需服务(SAAS)占据了460亿美金市场的10%左右,据IDC预计,2009年将达到107亿美金。现在,业内原有的大公司也纷纷提供按需服务以顺应时势,如ORACLE ON DEMAND是ORACLE业务部门中增长快的部门,达到37%的年增长率;SIEBEL和SAP等公司也开始提供类似的按需服务。
软件按需服务(SAAS)很可能彻底改变软件业的现行商业模式,但更重要的是,它解决了当前发达国家IT的一个困局,那就是70%的IT预算都被用于现有系统的维护,所剩下能进行新的创新的空间逐渐被已有系统的维护所吞噬,几乎每1块钱的新投入就需要6到8块钱来支撑这个新系统的维护运行、升级、客户化等工作。
一年前,主要是中小企业才使用托管形式,而CISCO选择了与SalesForce.com合作代表着应用托管服务走进大型企业。数据显示,大型企业使用软件按需服务(SAAS)的 ROI(投资回报率)更明显。近,美林公司也与SalesForce.com签订了一个5000用户的按需服务合同。看来,软件按需服务(SAAS)和开源的结合,似乎已经注定要将以许可证为中心的软件业商业模式彻底推翻。
互联网让IT成为公用工程,同时形成新软件产业链
互联网正在使软件从幕前退到幕后,成为基于互联网之上的内容、专家知识和服务的传送载体。如果说互联网是“信息高速公路”,那么软件就是这条公路上跑的车,车里装载的就是信息化内容、专家知识和服务。在现行的商业模式下,企业不仅要自己修“路”、买“车”,还要管“车”的保养,“货物”运输成本非常高。但企业真正需要的仅是“货物”(即内容、专家知识和服务),所以未来,企业将不再自己去修“路”,也不再买“车”和保养“车”,而是预订“货物”之后“货物”就自动上门。
这种将IT从企业部门变成公用工程(如Utility、物流)的远景已经隐约可见,它出现意味着软件产业将重新分工。
目前的软件产业链以产品层次来划分,包括操作系统、前台OFFICE、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等,但这种链条将逐渐缩短。先以微软为例,从早年的操作系统,到后来的数据库和中间件,再到现在的应用软件,涉及链条上的所有环节;再看,ORACLE已经涉及数据库、中间件和应用软件;SAP也开始做数据库等不同层次的产品,这些现象都说明以产品层次分工的产业链正在缩短,成为少数几个巨头企业的游戏。
与此同时,为IT公用工程提供支撑的新链条正在形成,包括业务解决方案咨询商、外包软件开发商、按需服务提供商(On-Demand ASP)、数据备份类服务商等。产品公司(如微软)正在将软件生产部分越来越多地外包出去;新一代按需服务提供商正在寻找专门为自己制作软件的外包商;软件成规模的外包开发商又正向“软件制造商”演变。这些变化在印度已经产生,许多原来的外包商已经自己向美国公司提供OEM产品,类似发电厂为电网供电,而按需服务提供商将类似于电网公司。
这种软件产业新链条的分工方式更接近于制造业之类的传统产业,说明了软件业将跨入成熟稳定阶段,不再是“高新产业”。特别的是,互联网和软件本身将同为载体,终的信息化内容、专家知识和服务将经由它们传送给终端客户。这样,软件本身有了新的定位,必定催生新的软件开发工艺,以满足新的需求。
我们看到,互联网正从产业链到商业模式的各个方面深刻地改变着软件业,可以说,软件造就了互联网,而互联网让软件业浴火重生,焕然一新。
网络引发的软件产业蜕变
更新时间: 2006-03-01 14:01:08来源: 粤嵌教育浏览量: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