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展望小灵通发展趋势

更新时间: 2006-02-07 09:44:14来源: 粤嵌教育浏览量:1845

  2005年,用户发展速度放缓,网络和通话质量问题凸现以及“价格战”愈演愈烈等问题的涌现,使小灵通接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然而,在固网运营商和小灵通制造商的共同努力下,小灵通紧密依靠业务创新,以“愈战愈勇”的精神,通过推出机卡分离小灵通、灵通无绳电话等创新举措,有效地应对了上述挑战,向中国2005年的通信市场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展望2006年,小灵通如果能够继续立足于自身定位,不断挖掘新的市场需求,就能够在即将到来的3G时代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 ——编者

  1.2005年应对前所未有的市场挑战

  小灵通业务在近两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其发展却不是一帆风顺的。1997年,浙江余杭电信在国内把PHS投入商业运营,当时的发展情况并不理想;2002年12月,小灵通业务在除京、沪之外的地区全面运营之后,才真正开始了迅猛发展;2005年9月,小灵通用户数超过8500万。然而,自2004年以来,由于市场竞争以及3G等诸多环境变化的影响,小灵通也开始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是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小灵通更是接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如何保持增长势头?

  尽管定位在无线市话,小灵通的目标市场和低端移动用户市场却是重合的。小灵通业务与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相比,价格是其主要的竞争手段。2004年以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价格不断下调,加强了对低端用户市场的争夺。小灵通价格优势的减弱以及网络等其他方面的原因,小灵通用户发展的速度也开始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尽管如此,小灵通的新增用户仍然占到了固网运营商新增用户的60%以上。

  如何提高服务质量?

  由于小灵通网络建设时间短、任务量大,以及小灵通技术的固有缺陷,两家固网运营商的小灵通网络质量都不理想。小灵通用户主要是低端用户,他们对业务质量的要求已经较低,却还是对小灵通业务质量有非常多的抱怨,可见小灵通网络和业务质量方面的问题确实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而且,网络质量问题事实上已经影响了小灵通业务的发展和运作。

  为了提升小灵通业务的竞争力,固网运营商花大力气进行网络优化,从而有效提高了服务质量。2005年5月,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都相继宣布,持续加大各自对小灵通网络的投资,而广东电信就是身体力行的范例。2005年,广东电信对全省12个地级市的小灵通网络进行了优化,在广东全省新增基站1.35万个,总投资高达7亿元。其中,为配合无线网络的优化,广东电信对部分地区的小灵通核心网络进行了扩容和改造;与此同时,在一些大中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大型商场、酒店、写字楼等重点楼宇,专门布设了室内分布系统,以改善室内信号。通过网络优化,广东省的小灵通网络接通率明显提高,掉话率也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一举措有效地推动了广东省的小灵通用户的持续快速增长。

  但是,随着3G牌照发放时间的日益临近,固网运营商在小灵通网络建设上的投资力度肯定会逐年减弱。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造成小灵通用户的大量流失,而且会损害运营商的信誉。固网运营商如何在3G和小灵通两者之间找到一个解决办法?更好地解决网络质量问题?我们拭目以待。

  如何在价格战中生存?

  从2000年小灵通全面进入各地市场之日起,运营商之间的价格战就已经拉开。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发展,价格战愈演愈烈,小灵通的价格优势受到严重挤压。目前,很多地区的移动业务资费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已经接近了小灵通和固定电话的资费水平。如中国移动在城郊和农村推出无漫游功能的“神州行大众卡”,目标直指低端用户市场;与此同时,中国联通也推出资费低廉的“郊区卡”蚕食小灵通的地盘。

  大城市中的价格战也有白热化的趋势。2005年,北京移动就推出了“神州行充值返话费”、“动感地带大幅降价”、“神州行上网包月”等优惠活动。其中,动感地带的资费调到了每分钟0.15元。随后,联通将旗下的“长市合一型如意通”话费全面下调,优惠力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在移动和联通的夹击之下,小灵通昔日廉价资费的优势已经被大大削弱。

  2.创新引领小灵通发展之路

  2005年同时也是小灵通业务的创新年。在这一年里,为了使小灵通业务适应环境的发展,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固网运营商和相关设备制造商一起针对小灵通业务进行了多种改革措施,比较突出的包括机卡分离、双模/多模小灵通手机、小灵通与固话融合的灵通无绳等等。

  机卡分离

  2005年5月,机卡分离的小灵通开始在广东和四川等地率先上市。机卡分离小灵通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能够使小灵通业务更加符合移动用户的使用习惯,同时可以利用SIM卡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增值业务功能。

  目前,我国移动用户使用的手机都是机卡分离的,手机终端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终端本机,一个是SIM卡,其中SIM卡负责记录用户身份和其他重要信息。而传统的小灵通则是机卡一体的。所谓机卡一体,就是指号码是烧在终端上的,没有单独的SIM卡,换终端就必须要换号码。尽管从日本1995年推出PHS以来,一直采用的是这种机卡合一的方式,但显然并不十分符合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为此,小灵通的运营商和设备商考虑对小灵通进行机卡分离改造,从而使小灵通用户可以像手机用户那样换号、换机。

  尽管小灵通的运营商和设备商都在积极推动小灵通机卡分离,但是到底能够对小灵通业务整体的发展起到多大的作用还很难说。很明显的一个原因,大多数小灵通用户更在意的是便宜的资费,对号码以及基于SIM卡的增值业务并不敏感。

  双模小灵通

  2005年,UT斯达康公司在小灵通终端领域的重要举措,就是研制双模小灵通手机。双模小灵通手机是指兼容小灵通和GSM或者CDMA网络的终端,用户通过按键可以选择使用小灵通网络或者GSM、CDMA网络。双模终端的出现使用户可以通过切换到GSM网络上来解决小灵通网络覆盖和信号质量不佳以及高速移动状态下无法使用等痼疾。2005年,UT斯达康公司已经研制出了几款双模小灵通,并未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目前只在越南等地上市。

  尽管双模小灵通在理论上可以解决小灵通的很多潜在问题,但是要实现预定目标,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除了技术和市场需求层面的问题之外,移动运营商网络能否配合也是一个问题。GSM/PHS双模手机上市,面对的将是原有的手机消费群体,将直接争夺移动运营商的存量用户。加上一直以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把小灵通视作一个威胁极大的竞争对手,因此移动运营商积极配合的可能性很小。我们认为,双模小灵通的机会只有可能出现在固网运营商获得移动牌照之后。

  灵通无绳

  2005年,中国电信在上海、西安、温州、惠州、佛山、漳州等6地推出灵通无绳电话(Qbox)新业务,堪称2005年小灵通运营的又一大创新。

  QBOX外形与普通无绳电话的母机差不多,具有固话的所有功能。用户事先将小灵通和QBOX进行设置之后,小灵通用户一旦回到家中,小灵通就会自动成为固定电话的一个子机,一部QBOX多可支持10部小灵通。Qbox业务实际上就是把有线、无线两种通信方式优势互补,对室内、室外通信实现无缝融合。

  固网运营商推出Qbox的目的就是解决我们前面提到的小灵通网络覆盖不好的问题。一直以来,居民小区和家庭内小灵通信号覆盖问题总是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由于小灵通基站覆盖范围小,穿透力不强,信号强度与手机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室内,更容易受到周围建筑物的干扰和阻挡,造成通信阻碍。信号覆盖问题成为制约小灵通用户数进一步增长的重要原因。QBOX则在技术层面上解决了这一难题。QBOX可以限度地解决小灵通公网信号覆盖不好的问题,吸引新的小灵通用户,并留住已有用户。我们相信,过去用户对小灵通信号不稳定的印象也将随着QBOX的出现而逐渐发生改变。

  2005年11月,上海电信在推出Qbox业务之后的短短两个月内,就发展了6000多名用户。预计,2006年Qbox业务会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

  3.多因素驱动小灵通2006年继续前行

  尽管2005年小灵通用户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但我们预计2006年小灵通用户在整体上还会保持比较快的增长速度,继续在固网运营商的新增用户中占居主导地位。该结论的得出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理由:

  首先,根据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的预测,到2010年,我国的移动用户数将达到6.4亿左右的规模。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几年中,还会出现约3亿名新增用户。这些用户大都属于低端用户,是小灵通的理想目标用户群。

  (2005年5月17日,机卡分离小灵通正式走上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的一线柜台。从此,小灵通用户可以与现有的GSM、CDMA用户一样自由换机、自由换号。)

  其次,近年来固网运营商和小灵通设备商的诸多革命性的措施,比如短信互通、彩铃以及Qbox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小灵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为小灵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小灵通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特有功能也逐渐被社会各界所认同。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小灵通低辐射、小区范围小等特性会成为用户选择小灵通业务的原因。小灵通的发射功率为10亳瓦,这个功率仅为电视遥控器和室内无绳电话发射功率的二分之一、手机的二百分之一,因此在某些特殊场所,小灵通可能是被允许使用的移动通信工具。例如,在日本的医院里面就不允许使用移动电话,而PHS由于其发射功率很低,因此可以使用。此外,由于辐射小,小灵通也成为孕妇等处在特殊状态下的人群的通信工具。

  2006年,3G有望在中国启动。然而,小灵通并不会因为3G的出现而立刻消亡,它将会和3G长期共存。实际上,任何一个通信技术都有它的生命周期,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是如此,寻呼机是如此,甚至3G也将会是如此。小灵通的兴起并不是因为技术先进,因此肯定也不会由于技术落后而退出市场。小灵通业务发展的关键在于它能够满足特定用户的需求,这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从用户群来看,小灵通业务的定位并不与3G重合。尤其是在我国3G发展的初期,3G用户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这与小灵通面向低端用户的市场定位完全不同。因此,2006年乃至其后的两三年之内,3G都不会直接冲击小灵通的核心市场。

  从市场需求来看,中国市场对小灵通的需求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小灵通主要是针对流动性不大、追求实惠的本地用户的,因此家庭和学生用户对小灵通的需求将会长期存在。此外,在位于广大边远地区的农村乡镇地区,消费者基本的通信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小灵通在这些地区还有非常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只要市场对小灵通业务的需求存在,小灵通就会生存和发展下去。

免费预约试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