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透视中国IT产业的日本阴影

更新时间: 2005-10-20 00:00:00来源: 粤嵌教育浏览量:4566

  9月18日,我国迎来了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纪念日。而不久之后,神舟六号又圆满地完成了太空之旅。一系列的事件都在宣告着: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屈辱中华民族,终于迈出了复兴的伟大步伐。然而在我们为祖国的强盛欢呼雀跃之际,难道不也应该为我们来之不易的幸福保留一丝冷静吗?在这个神六喜庆还未消散的日子里,笔者希望能够和您共同聆听盛世危言,共同去透视中国IT的日本阴影……

  10月17日,南京熊猫对外宣布,转让其持有的南京夏普电子有限公司8.72%股权。其实早在今年9月15日,由于夏普6000万美元的增资,南京熊猫控制的股权已经由30%降到8.72%。而南京熊猫这一决定的宣布,也就意味着夏普由此完成了对南京夏普的独资化改造。

  别以为“独资化改造”只是夏普一家的策略。当日本企业不断从中国市场攫取大笔财富时,原本和中方企业的合资关系却似乎在一夜之间变得分崩离析……

  破碎的合资泡沫

  2005年,东芝正式宣布从和南京普天合资的手机公司撤资,原合资公司全面停止原有主营业务CDMA手机的生产和销售。东芝不是对中国市场不感兴趣了,相反,东芝对中国市场的追逐正在变本加厉。东芝表示,未来几年将在中国增加投资约10亿美元,使其在华总投资额达到20亿美元,投资范围涵盖笔记本、手机、半导体、家电等各个领域。显而易见,手机依然是东芝在中国市场投资的重点。东芝撤资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合资企业难以给其带来巨额的利润。这也凸现了日企和国内企业合资的原则——以技术或资金为诱饵,通过中方占领市场,扩大销售,实现利益化。原则在上,顺者昌,逆者亡。

  所谓技术合作,更是无从谈起。华虹与NEC合资成立上海华虹NEC,原本指望借此增强自身的技术实力,但几年过去了,在核心技术上,NEC对中方寸步不让,华虹一直未能获得核心技术。而NEC却通过技术授权和出售设备大获其利,廉价购买DRAM产品高价出售到国际市场,从中赚取了巨大差价。由于日方对于技术近乎疯狂的控制,华虹已从北京华虹NEC撤资,双方在北京的合资正式宣告破产。这仅仅是日企暗中对中国实行技术封锁的一个例子而已。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引进日本通信设备时,日本就只提供落后的纵横制交换设备,程控数字交换机漫天要价,并且拒绝提供技术转让。后来的一次故障导致京沪通信中断长达24小时,在世界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另外高价进口母公司的原材料,再以低价向母公司出口制成品,从而把利润转移到母公司,也是日企秘而不宣的合资战略。以技术合作为幌子,漫天要价,时时处处要挟中方,赚钱分红,亏损就走,把投资风险转嫁给中方,这就是日本企业的既定策略。所以在这种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日合资企业走向破灭。

  隐藏的日本阴影

  自主研发能力的缺失一直是中国企业发展的软肋。提升自主研发实力显然非一朝一夕之力,于是与技术实力雄厚的日本企业开展“技术合作”也就成了中国企业纷纷选择的一条突围之路。然而残酷的事实证明了“此路不通”,于是中国IT产业只好不幸地被日本阴影所笼罩……

  如果因为索尼等日企在IT业界声名不及英特尔、微软等美国厂商而低估日企在IT行业的实力,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日企在中国IT产业真正的势力浓缩在那些打着中国品牌的IT产品内部——电容。

  别因为电容“小巧”的身材,而忽略了它的重要性。要知道,有经验的DIYer在挑选主板、显卡的时候都会特别地注意产品所采用的电容。追求高性能的DIYer更是把来自日本一线大厂的电容视为高品质、高性能的保证。一位电容虽小,却是电子设备中基础也是重要的元件之一。小到闪盘、数码相机,大到航天飞机、火箭几乎所有的电子电子设备中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电容对于电子设备就像食品对于人一样不可或缺。而日本恰恰是世界上电容设计研究能力的两个国家之一(另一个为美国)。中国大陆和台湾的IT产品更是非常依赖都日本厂商生产的电容。据悉台湾的主板厂商已经全部换用日系电容。不少国内厂更是把产品配备的SANYO、CHEMICON等日系优质电容作为产品的一大卖点。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分工原本无可厚非。然而,由于中日IT技术研发势力的巨大“落差”导致中国IT产业部分领域对于日本技术的过度依赖,却也为腾飞中的中国IT产业埋下了隐患。小小电容,很可能会成为日企控制中国IT产业上游产业链,进而扼杀中国IT产业的杀手锏。让人更为不安的是,中国IT产业背后的日本阴影远不止此……

  警惕!IT产业对日本的技术依赖症

  凭借着强大的技术研发势力,日本企业在部分领域处于的技术垄断地位:LCD和PDP的核心技术与专利绝大多数掌握在日系厂商手中;手机、MP3的LED背光,技术专利绝大多数掌握在日系厂商手中;锂离子电池的专利技术,绝大多数掌握在日系厂商手中。

  的企业卖标准,二流的企业卖技术,三流的企业卖产品。在技术优势等同于话语权的IT产业,日企大可借助海量的专利储备对于作为后来者的中国IT企业实行毁灭性的打击。叫嚣着收取DVD专利费的6C组织中,日立、松下、三菱、东芝等日系厂商就占有了整个组织成员的大多数。虽然,日本企业之前并没有像欧美企业那样大规模地对中国企业征收高额的技术专利费,但是它们从未放弃过借专利陷阱打击中国竞争对手的意图。今年7月,索尼借过期的CRT专利试图向中国彩电企业征收22项专利费即是明证。日企对于中国IT企业侵权行为表面上的漠不关心,很可能是它们放长线钓大鱼,追求利益化的策略——等待中国IT企业产品销量上升以后,一次性地攫取大笔的专利费用,打垮中国IT企业,并且顺势抢占成熟的市场。据报道在2005年8月,欧盟对中国DVD光盘发起的反倾销调查中,日本企业就扮演了幕后发起者的角色,企图对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中国DVD光盘企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中国IT产业对日本技术依赖症的受害者又何止是中国的IT企业呢?相信很多消费者都明白,日本市场上销售的日企原装产品的质量一般都要优于其专门出口到中国的同类产品质量。事实上,日企的产品国内销售,二流的产品销往欧美,三流的产品销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早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或许很多国内的日货使用者会发现,质保3年的日本产品绝大多数3年多一点就一准坏,就像装了时钟一样。据知情者透露,日企对于在中国市场销售的质保3年的产品,芯片和晶体管等元件大多会选择寿命略高于3年的边角料。抛开政治因素,日企相对国内IT企业整体实力,特别是技术实力上的巨大差距,保证了缩水版的日本电子产品依旧能够风靡中国市场。

  不得不说,对日本的技术依赖是一个让中国消费者无奈,让中国IT企业忧心的定时炸弹……

  10月17日,索尼新任CEO霍华德·斯金格爵士访华,宣布索尼在中国不裁员,并且还要进一步扩大索尼在中国的市场。不知道,中国IT企业在听到日企航母索尼的这一表态之后,会作何感想?在IT领域,日本企业凭借着巨大的技术优势已经极大地威胁到了我国厂商未来的生存。

  笔者无意去刻意渲染民族之间的仇恨,只希望借这篇小小的文字与您共同去透视中国IT表面辉煌下的日本阴影,同时也给那些沉醉在我国IT产业巨大发展成果中的人们带来一丝清醒。国货当自强,国人亦当自强。而一份对周围世界清醒的认识恰恰是自强的开始……

免费预约试听课